老黃歷吉兇宜忌查詢表 老黃歷吉兇總表
老黃歷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國歷法,包含了每日的吉兇宜忌、節(jié)氣、干支、星宿等信息。了解老黃歷的構成和內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吉兇宜忌的查詢方法和應用場景。
主要構成
二十四節(jié)氣:老黃歷中的二十四節(jié)氣反映了季節(jié)變化和農(nóng)事活動的時間安排。
干支紀年:天干(甲、乙、丙、丁等)和地支(子、丑、寅、卯等)組合成六十甲子,用于記錄年份。
吉神兇煞:包括各種神煞的名稱和對應的日子,如青龍、天德、天牢等。
宜忌事項:每日的宜忌事項,如祭祀、出行、結婚等。
胎神占方:每日胎神的位置,可能影響孕婦的日常生活。
歷史背景
起源:相傳由軒轅黃帝創(chuàng)制,稱為黃歷或皇歷。
發(fā)展:歷書在唐代開始大量出現(xiàn),宋代更為流行,明清時期達到鼎盛。
現(xiàn)代應用:雖然現(xiàn)代科學發(fā)達,但老黃歷在中國民間仍有廣泛的影響,尤其在婚喪嫁娶、搬家等重要事件中。
十二建除擇日法
基本概念:十二建除是黃歷中的一種擇日方法,包括建、除、滿、平、定、執(zhí)、破、危、成、收、開、閉十二種狀態(tài)。
吉兇劃分:根據(jù)這些狀態(tài),每日被劃分為黃道吉日和黑道兇日,各有不同的宜忌事項。
應用示例:例如,正月建寅,正月第一個寅日為“建”日,次日卯日則為“除”日,依此類推。
黃道吉日推算
黃道神煞:黃道吉日根據(jù)青龍、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匱等六黃道神煞所在的日子來確定。
擇日原則:以事為經(jīng),以神為緯,根據(jù)所辦事情的性質選擇最能帶來大吉大利的善神,同時明確可能造成大災大難的兇神惡煞。
具體應用示例
例如,2024年1月2日的黃歷顯示為沖羊煞東,不宜搬家;而2024年1月6日為沖豬煞東,較為吉利,適合搬家。
搬家
吉日選擇:選擇黃歷上的吉日進行搬家,被認為能帶來好運和吉祥。
注意事項:避開太歲方位、五黃煞方位和歲破方位,這些方位可能會帶來不穩(wěn)定和災禍。
結婚
選擇黃道吉日進行結婚,被認為能增加婚姻的美滿和幸福。
生育
根據(jù)黃歷選擇生孩子的吉日,認為吉祥的日子能帶來好運和家庭幸福。
老黃歷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中國歷法,包含了豐富的天文、歷法和民俗信息。通過了解其構成和內容,可以更好地理解每日的吉兇宜忌,并在日常生活中選擇合適的日子進行重要活動,如搬家、結婚和生育等。盡管現(xiàn)代科學發(fā)達,但老黃歷在民間仍有廣泛的影響,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和心理參考。
老黃歷中的“宜”和“忌”是用來指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吉兇宜忌,幫助人們選擇適合的時機進行各種活動。
1. “宜”的含義:
“宜”表示適合、可以、允許做某事。它指在這一天進行某些活動是吉利的、合適的。例如,“宜祭祀”、“宜出行”、“宜嫁娶”等,表示這些活動在這一天進行會帶來好運和順利。
2. “忌”的含義:
“忌”表示忌諱、禁止、不能做某事。它指在這一天進行某些活動是不吉利的、不合適的。例如,“忌安葬”、“忌作灶”、“忌出行”等,表示這些活動在這一天進行可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或風險。
3. “諸事不宜”的含義:
“諸事不宜”表示這一天沒有特別合適的事情可以做,或者做什么事情都可能不吉利。它提示人們盡量避開在這一天進行重大事項,如結婚、開業(yè)、出行等。
4. “宜”和“忌”的應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根據(jù)老黃歷上的“宜”和“忌”來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各種活動。例如,在“宜嫁娶”的日子結婚,或在“忌出行”的日子避免長途旅行等。
需要注意的是,老黃歷中的“宜”和“忌”主要基于傳統(tǒng)的歷法和風水學說,其科學性并未得到現(xiàn)代科學的證實。在參考老黃歷時,建議人們保持理性,結合實際情況做出決策。
根據(jù)老黃歷選擇適合的黃道吉日,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 了解黃道吉日的概念:黃道吉日是指“青龍、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匱”六神所在的日子,這些天被認為是諸事皆宜的日子。
2. 查找黃道吉日:在老黃歷中,找到標注有“青龍、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匱”的日子,這些就是黃道吉日。
3. 結合十二建星:使用“建除十二神”來進一步確認吉日。十二建星包括“建、除、滿、平、定、執(zhí)、破、危、成、收、開、閉”,其中“除、危、定、執(zhí)、成、開”對應的日子為黃道吉日。
4. 考慮具體事宜:根據(jù)你要辦理的具體事宜,選擇最適合的吉日。例如,結婚宜選在“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合、天赦、天愿、三合、天喜、六合、不將日”等吉神值日的日子。
5. 避開黑道兇日:避免選擇“天刑、朱雀、白虎、天牢、玄武、勾陳”六神值日的日子,這些被認為是黑道兇日,不宜舉行重大活動。
6. 結合個人生辰:為了更準確地選擇吉日,可以結合個人的生辰八字,進行更詳細的擇日。
老黃歷中的“十二時辰”是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現(xiàn)代時間的兩個小時。這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具體劃分如下:
子時:23:00-01: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丑時:01:00-03:00,雞鳴,又名荒雞。
寅時:03:00-05:00,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
卯時:05:00-07:00,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
辰時:07:00-09:00,食時,又名早食等。
巳時:09:00-11:00,隅中,又名日禺等。
午時:11:00-13:00,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時:13:00-15:00,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
申時:15:00-17:00,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
酉時:17:00-19:00,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
戌時:19:00-21:00,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亥時:21:00-23:00,人定,又名定昏等。